6月7日,恒力股份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包括變更公司名稱、注冊地址等一系列議案獲得表決通過,恒力化纖借殼大橡塑也進入到最后收尾階段。據了解,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企業名稱預先核準登記,只待完成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后正式更名。
年度股東大會現場,公司董事長范紅衛攜新任管理層集體亮相,部分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參與了現場會議的表決。范紅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上很多人都認為化纖行業是個“夕陽行業”,其實化纖紡織不但不是“夕陽產業”,而且應該是“朝陽產業”。
范紅衛表示,公司生產的仿棉、仿麻、仿絲等產品,不僅在手感外觀上很難分辨,在性能指標上還有更好的表現。公司的一款化纖新產品已經達到可以直接接觸嬰兒皮膚的A類標準。公司開發的化纖產品還具有諸如抗靜電、阻燃、防紫外線、防皺等特種功能,化纖產品已不再是過去的低檔面料,作為一種新材料,在國際上,化纖產品已經成為一些高級服裝的面料選擇。化纖行業并不是一個低端產品的大眾產業,而是“新材料”行業。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化纖在航天航空、汽車制造、軍工、建筑等行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經濟附加值越來越高。
對于行業的發展前景,范紅衛表示,公司的下游都是民生消費領域,具有剛性需求。國內滌綸長絲行業自2012年起持續低迷,行業進入調整期,2015年以來,隨著下游需求逐步恢復,行業景氣度已逐漸回升。目前滌綸長絲行業新產能投放已經放緩,而且新產能設備達產需要兩年的周期,未來,市場有望迎來五年的好年份,迎來新一輪的景氣周期。
公開披露的資料顯示,恒力股份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滌綸民用長絲、滌綸工業長絲制造商之一,在中國滌綸民用長絲、滌綸工業長絲制造領域處于領先地位。2013年、2014年、2015年1-6月,恒力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8.65億元、182.38億元、75.08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78億元、5.41億元和3.68億元,顯示出較強的盈利能力。根據重組時出具的業績承諾,恒力股份2016年、2017年、2018年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將分別不低于8.29億元、9.92億元、11.52億元。
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王山水表示,恒力股份的裝備水平和裝備能力是市場上最好的,公司的產品在品種結構、品質和定價上都具有優勢,除了恒力股份自身的自信,市場對公司也給予了較高的認可。
據大橡塑日前披露的公告,公司以6.36元/股共發行251,572,300股,募集資金總額15.99億元,認購對象為包括江蘇蘇豪投資集團、象嶼股份、財通基金在內的8家機構。6.36元/股價格不僅較定增底價6.32元高出0.04元,也遠高于恒力化纖資產注入時的4.82元/股和恒力集團受讓大連國投集團所持*ST橡塑股票時的5.8435元/股。
公司前一段披露的一季報顯示,由于資產交割完成并表,大橡塑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68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2億元,已同比大幅扭虧。
據了解,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恒力集團業務涉足石化、化纖、織造、機械、熱電、金融、酒店、地產等眾多領域,集團年營業收入兩千余億元,而目前進入到上市公司的部分資產營收還不到兩百億。恒力石化現有660萬噸PTA產能,是國內PTA三大供應商之一。此外,恒力集團在大連的2000萬噸煉油一體化項目已完成所有審批程序,正在全力推進。
恒力股份在披露的重組方案中曾表示,通過本次交易,恒力股份實現同A股資本市場的對接,將進一步推動恒力股份的戰略布局及業務發展。借助資本市場平臺,恒力股份將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并借助資本市場的并購整合功能為后續發展提供推動力。
據了解,雖然大橡塑目前的資產主體是恒力化纖,不過根據披露的公告,公司擬將名稱由“大連橡膠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有投資者表示,公司實際控制人在重組時曾承諾恒力石化實現利潤后將注入上市公司,公司此次擬將公司更名為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或為公司未來的產業格局留下了伏筆。